在穹顶下躺平,百万粒子流泻成昼夜;指尖触及的龙鳞传递着远古温度,肺泡装置的呼吸与心跳同频共振;当裸眼3D巨龙冲破巨屏,整个展厅被“硬控”在屏息凝神的瞬间……7月25日,记者走进中华艺术宫,全球首个以《山海经》神兽为主题的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山海经之烛龙秘境》正掀起观展热潮。在2000平方米的“烛龙秘境”中,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产生碰撞,让观众在上古神话的背景下展开一场奇幻的星际旅行。
“在西方,龙是獠牙利爪的残暴Dragon;在东方,龙应是Loong,是宇宙时空的化身。”策展人、爱得玛娱乐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戴维揭示了选择烛龙作为主题的原因。据《山海经》记载,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其掌控昼夜、驾驭四季的能力,承载着上古时期对时间流转与自然律动的宇宙观。不仅如此,烛龙所蕴含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龙鳞如土与木,吐息似水与火,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能量系统。这种宏大而精妙的东方哲学,为科技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若让11岁的我理解烛龙,什么方式最酷?”李戴维介绍,团队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而是以“星际探险”为叙事主线,打造一场超越时空的视效奇观。展览共分为9个空间,在“指挥室”,观众进行登上飞船前的准备,并过不明信号的解析获取关于烛龙的信息。随后的“穿越”空间模拟飞船,观众化身“星际旅人”,在由10块LED屏构建的环形裸眼3D空间“星际登陆”中启程。碎片星体呼啸掠过,飞船震动轰鸣,瞬间使人置身于广袤宇宙,踏上追龙的宇宙征程。在飞船着陆后,观众首先踏入“流界”,24台巴克4k微距激光投影仪构建360°沉浸式体验,模拟水、雾、风、岩石等动态自然场景,融合真实花草景观,营造出虚实相映的仙境般体验,观众宛如闯入混沌初开的神话创世现场。
接下来分别是鳞、龙息、神经元、瞑昼、神龙见首以及衍生品空间,对烛龙的体征进行科技“转译”。其中,“鳞”空间的每一片鳞片均通过Rhino参数建模,再加工成轻质材料雕塑,最终由人工逐片拼贴,构建出兼具反光特性与结构张力的空间肌理,营造出千鳞龙穴的独特体验。在“龙息”空间中,两个巨大的“肺泡”装置随程序律动,红光与蓝光冷暖交替,直观地演绎了“吹为冬,呼为夏”的时空力量。踏入“神经元”镜面空间,发光的枝状立柱在镜面反射下,形成无限延伸的复杂网络。“瞑昼”空间里,直径8米的LED穹顶,超百万级粒子动态持续循环,呈现出“日食”、“月食”之后宇宙阴阳能量交替的景象。其中的黑洞,既像太阳,又似瞳孔。站在屏幕之下,仿佛置身于烛龙的注视之中。
“每一个技术手段,背后都是团队的反复推翻与攻坚。”李戴维说。而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神龙见首”。常见的裸眼3D依赖特定角度与曲面屏制造“破屏”错觉,而团队坚持使用平面巨屏。经过无数次调试,最终让烛龙从平面屏中呼啸而出,并配合XR扩展现实技术,营造出神龙盘旋于上海天际线的震撼奇观。“瞑昼”空间里,穹顶的粒子动画制作同样几经波折。为达到既恢弘又细腻的视觉效果,粒子系统经历了反复渲染、删减、重来的循环。一位观众在“龙眼”下站立8分钟后,感慨:“我看到了宇宙万物的色彩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山海经之烛龙秘境》展的文创周边产品已全面上市。最受欢迎的当属烛龙雪糕,此外还有复刻烛龙鳞片纹理的仿珐琅书签、动态粒子明信片、烛龙T恤系列、赛博神话风格的铜合金首饰、磁吸手机支架、夜光硅胶行李牌、毛绒烛龙玩偶等。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除中国站外,展览还计划去往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这一全球巡展计划也促使团队思考跨文化对话。“我们想让外国朋友看到之后能受到震撼。”李戴维说。
配资天眼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